近日,全市沿江船舶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培训会召开,省企业技术改造协会扬州代表处专家赵东宏介绍的非标钢结构件智能焊接工艺项目,引起与会船舶企业代表的浓厚兴趣。
焊接是船舶建造与维护的重要工艺,直接关系到船体结构强度、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大型船舶焊接是材料、工艺、结构、环境等多因素耦合的复杂工程。”赵东宏介绍,船舶建造通常在露天或半露天环境中进行,加之船舶结构庞大,内部空间狭窄,对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高。同时,船舶结构多为小批量、非标件,传统焊接机器人编程复杂,难以适应复杂曲面和多样化接头。
如何解决行业痛点?培训会上,赵东宏介绍的非标钢结构件智能焊接工艺项目,采用非标智能焊接技术,将前沿的机器人焊接技术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融合,克服了机器人单一使用模式的弱点。此外,非标钢结构件智能焊接工艺项目设备采用移动便携结构,可野外使用,适应能力强,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机修工和电工即可调试。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我市攻坚突破的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去年,全市产业链72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开票销售352.7亿元、入库税收9.5亿元,分别增长26.2%、117.1%,增幅均居13条新兴产业链首位。然而,相比国内其他造船业发达地区,我市造船业质态仍然不高。实施转型升级、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已是我市造船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提升我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质态,去年12月,市政府印发《扬州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实施产业升级焕新、创新能力提升、智能绿色制造升级、强链补链延链、产业生态提质五大行动及其10项具体任务。
“每一项行动任务都离不开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于爱民介绍,本次培训会上,从鼓励政策、行业标准辅导、最新技术推介、金融产品介绍、龙头企业发布采购需求等方面,为与会企业端上丰盛的扶持“套餐”。“船舶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是提高造船工艺水平、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改进安全生产和环保状况的重要抓手,这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市船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